易学故事您现在的位置: 首页 >> 易学文库 >> 易学故事 >> 正文

西风萧飒见田庐 处处青山绿水居

2017-8-31 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

西风萧飒见田庐  处处青山绿水居

 

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。“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、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。”2013年5月24日,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这样指出。

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。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。

恶化的环境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。

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恬静舒适;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。

 

 

贤才辈出”的广东省东莞市南社古村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,处东江之南,寒溪河之东的马头岭与樟岗岭之间,周围有大片埔田,小山包种满荔枝。村中心的长形水塘由四个水塘连成,其形似船。塘边的古榕绿叶婆娑,傍晚百鸟归巢,早晨众鸟争唱,一派朝气蓬勃的新景象。

     谢尚仁是出现在南社村的第一个谢姓人,是南社村谢氏家族的始祖。谢氏的到来成全了南社村数百年的辉煌。古人最相信阴阳风水,八世祖谢樵谷多次邀请堪輿先生看风水。原来南社村地形,南北两边为山坡地,地坡下为一条流水坑,东头有座鹤园山,每逢下大雨,雨水在西边高岭(山名)汇集奔腾流入,水土直泻流失。财属水,丁属土,财随水走,人丁不聚,像一条风飘水流的木船。

根据舆师指点,明朝成化十六年庚子岁冬,(1480年)谢伯宽倡议把北门坑拦截筑堤坣,并种上榕树,即可保住水土流失,又能遮挡北风扫荡,并在村中种一棵榕树。这样南社就不是随水漂流的木船,而是一艘扬帆出海帆船。从此,由第九代开始,财路亨通,人丁兴旺、贤才辈出。历史上出了11个进士、举人,29个秀才,其中有位先人还跟随左宗棠南征北战,被封为建威将军。

《南社谢氏村志》载:村之东有樟岗岭,北有马头山。村中建筑地,高低错落于水塘两岸。中央有一颗530多年古老榕树,枝繁叶茂,绿树婆娑,郁郁葱葱。……村正东有座鹤园山,高高翘起,九世祖谢东园之墓在焉。

 

 

负阴抱阳,背山面水,这是传统观念中村落选址的基本原则和格局。中国传统观念中,山之南水之北为阳。“负阴抱阳”要求村落基址坐北朝南,背后有主山称来龙山,作为背后的屏障;山势向前面两侧延伸,连接到左辅右弼又称青龙白虎山,使基址的背后以群山环抱。基址的前面有月牙形的水塘或弯曲的水流,河流水道向南突出,以收到六秀水,同时免基址被冲刷。再前面有作为对景的案山。我们惊奇发现,南社村落基址恰恰符合“负阴抱阳,背山面水”的格局。整个村落坐北朝南,背后主山近为马头山,中为梧桐山,远为罗浮山,足以为屏障;东面鹤园岭、西面狮子屈山都低矮平缓,起到辅助主山之用,同时南面、东面、北面尚有数十丘陵环绕。这正是古人所谓“负阴抱阳”之地势。

     南社村中水塘横贯东西,仿佛一条玉带系于腰间,此之所谓“玉带环腰”之说。因为狭长的水塘犹如古代高级官员的腰带,与房屋、祠堂、书院、牌坊有情相绕,所以居者非贵则富。 村中水塘随两岸地势,高低起伏,且迂回曲折,犹如“S”字形。古人云:“九曲入明堂,当朝出宰相。”

    在村落的建设过程中,要求协调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,以构成山环水抱、藏风聚气的格局。故而南社当初立村之时,虽然地形基本符合这一原则,但具体的细节仍须完善和改造。银帽山“银笔水”的引入,很好地调节村落小气候,以形成“气”。“气”虽然形成了,但如何使“气”留下来?这也是个难题。据《谢氏族谱》载:村中水塘原为流水坑,一有大雨,自西面高岭一泻而下……  

南社人在北门口利用鹤园岭与马头山之地势建壆,有效扼守出水口,仅在北门下留一窄狭水道。我们知道,在中国古代以水为财,留住了满塘的水,无疑积蓄了财富。

但是今天污染了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,恐怖和灾难。

 

  

“西风萧飒见田庐,处处青山绿水居。”让山川林木葱郁,让大地遍染绿色,让天空湛蓝清新,让河湖鱼翔浅底,让草原牧歌欢唱……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,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,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,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,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,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,让我们的“中国梦”能在青山绿水、碧海蓝天下实现。

李计忠

,

48-365365

,

易经风水

,

风水大师李计忠

,

著名风水大师

,

家居风水

关闭
乾易吉祥阁
关闭